簡介
本路線提供港鐵大埔墟站、大埔墟往來大埔工業邨、汀角路、大美督、新娘潭及烏蛟騰的專線小巴服務,前身可追溯至一條往來大埔墟(普益街)及烏蛟騰的鄉村車,由於該鄉村車服務的經營者因年事已高,於2003年放棄營辦,進智公交因此由20C線抽調車輛行走大埔墟至烏蛟騰的特別班次(後延長至大埔墟站),每日早上至黃昏提供服務,班次1至2小時開出一班。後來為方便市民識別,該項特別服務於2014年11月16日起獲獨立編號為20R(即本路線),並增強班次服務至60-90分鐘一班。本路線主要方便烏蛟騰村村民往來大埔墟及接駁港鐵東鐵線,亦同時方便往來新娘潭、烏蛟騰及船灣郊野公園郊遊的市民。
值得一提,本路線的烏蛟騰總站,位於新界北區,即本路線實際上是跨區路線,在烏蛟騰總站是有北區區議會的標誌,其實在1980年前北區及大埔是屬同一區(大埔區)的,但1980年後分成大埔及北區兩區後,烏蛟騰及鄰近鄉村被列入沙頭角區,即屬於北區,但一般市民不會把烏蛟騰當作北區,亦不會把本路線當作跨區路線。
本路線亦是進智公交現時唯一一條服務北區的專線小巴路線(只限新娘潭及烏蛟騰),也是現時全港僅有兩條以「R」作編號尾綴的專線小巴路線(另一條為富昇運輸營辦的60R線)。
服務時間
每日 大埔墟站開 |
班次(分鐘) |
每日 三門仔開 |
班次(分鐘) |
0540-1940 |
60 |
0615-2015 |
60 |
由大埔墟站開出的班次於大埔墟(南盛街)設有定時點,於大埔墟站開出後5分鐘開出。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會視乎需求而加密班次。
收費表
全程收費 |
11.70 |
大美督往來大埔墟站 |
8.80 |
汀角路/洞梓路往大埔墟站 |
8.30 |
雅景花園往大埔墟站 |
7.20 |
大埔工業邨往大埔墟站 |
6.40 |
安慈路往大埔墟站 |
4.70 |
運頭街往大埔墟站 |
3.50 |
大小同價 |
本路線接受八達通及支付寶HK Alipay HK 「易乘碼」繳費服務,若繳付短程分段收費,請通知車長調校八達通機 |
六十歲或以上長者(包括殘疾人士)使用樂悠咭,或六十歲以下殘疾人士使用個人八達通,只收$2.00,若原來票價已低於$2.00,只需支付該原來票價 |
新娘潭及烏蛟騰郊遊熱點介紹
新娘潭
新娘潭有一著名瀑布,由新娘潭轉上照鏡潭的小路,就會見到這氣勢磅礡的瀑布,而新娘潭這名稱由來是,傳說古時一名新娘出嫁時因轎失不慎而身墮潭中而亡靈仍在,每當她梳妝的時候,就以鄰近這條瀑布來作鏡子。 過橋不遠,在一廣大的燒烤地點旁邊,可見一株展葉的木樹,此種常見於水源附近的樹名為水榕。此外,也可看見錫葉藤、荷樹、土沉香、大沙葉、青果樹等。
烏蛟騰烈士紀念園
1941年12月,日軍侵佔香港,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當時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派出精英成立「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烏蛟騰村就是此隊的重要基地。1942年農曆8月16日,日軍包圍烏蛟騰村,強逼村民繳械,並且供出游擊隊隊員的身分,村長李國藩與多名村民堅拒妥協,終被日軍折磨至死。至香港重光後,村民在烏蛟騰一處山坡豎立紀念碑,緬懷犧牲烈士。後來村民認為該地方太偏僻,遂於2009年12月獲北區區議會撥款遷至現址(新娘潭路與烏蛟騰路交界),並於2010年9月24日(農曆8月16日)舉行重建開幕儀式。
201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關於公佈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此紀念碑亦包括在內,成為全港首個抗戰紀念設施列入名錄。
烏蛟騰郊遊徑
此徑沿著林蔭古老山道而行,可欣賞到很多本地原生植物及由台灣相思種植而成之綠色隔火界及植林區,並可於瞭望台眺望沙頭角和發展迅速之深圳鹽田港。
三椏涌
三椏灣有「香港小桂林」之稱,遠眺印洲塘風光,景色怡人,更可以游泳及釣魚。三椏涌沿路石塊都因為硫磺成分變成粉紅色,亦有許多古老圍村及石屋,其中十室九空,可探險獵奇,但需要注意由烏蛟騰至三椏涌需要2小時半至3小時步程,及手提電話接收微弱。
荔枝窩
荔枝窩是一條超過300年歷史的客家圍村,其所處位置正在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之內。要一次過暢遊古鄉、觀賞山海之美,給您提一個最好玩的點子 — 走荔枝窩自然步道。這條木板步道,連貫荔枝窩海岸、荔枝窩村及風水林,沿途您會看到充滿生機的紅樹林、已有300年歷史的客家村「荔枝窩村」、古老的銀葉樹林,以及有逾 100種植物的百年風水林。
荔枝窩村全村只有兩大姓,黃氏及曾氏,而曾氏就佔大多數。此村建於圍牆內,有擋煞氣和聚財功能,全村有200多間村屋,分為三條巷九條街,井然有序。村內有水道貫穿,方便雨水沖走門前垃圾,各家門口有磨刀石,磨刀不求人。村內有二級歷史建築協天宮,原本還有天后廟,可是因早年水漲被沖往吉澳,現只留下遺址。1970年代的移民潮,荔枝窩村不少人都離開了往英國去,留下不少破房子、廢農田。荔枝窩村的原居民,於2014年和港大嘉道理研究所、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開展「永續荔枝窩」計劃,目的要讓古村重新興旺,宜居宜耕,令這個小社區重生。
「永續荔枝窩」計劃已於2017年9月圓滿結束。在這個基礎上,永續坊獲得匯豐銀行進一步的支持,於2017年10月1日開展了計劃的新階段──「滙豐永續鄉郊計劃」。 「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為期四年,集中透過創新的社區經濟模式推動在地社區行動,並強調鄉郊社區為香港整體社會帶來的好處。以共同協作的手法,強化這些社區經濟模式,建立一個切實可行並可複製到鄰近村落和類似地區的永續發展模型。
鄰近荔枝窩不遠的「梅子林村」(請注意和馬鞍山大水坑的「梅子林村」不同),與荔枝窩、三椏等村落同屬沙頭角十約中之第九約(慶春約),已有近400年歷史,全村姓曾,1960、70年代全盛有近百人居住,由於位置偏僻,無車船交通直接到達,村落曾一度荒廢。幸近年有外國回流的村民積極復村,於2019年梅子林更重新恢復電力,再加上「滙豐永續鄉郊計劃」等資金協助,村落除了可以住人外,並加上藝術修飾及展覽館,吸引遊客前往,使村落更有人氣活力,令更多人體驗本地鄉村文化。梅子林近年更招徠藝術家長駐,其中一位畫家葉曉文,2019年秋天起定期為梅子林的村屋繪製壁畫,讓梅子林煥然一新,成為第一代駐村藝術家。
由黃浩然編劇、執導的香港電影《緣路山旮旯》於2022年8月於香港上映後,電影其中一個拍攝地點「梅子林村」因而獲香港觀眾廣為熟悉,紛紛慕名以來參觀這個男主角「阿厚」(岑珈其)和其中一個追求對象「Lisa」(陳漢娜飾演)相處的偏僻村落,電影中角色「Lisa」是個駐村藝術家,這個角色的原形就是第一代駐村藝術家葉曉文。
請注意由烏蛟騰至荔枝窩需要2小時步程,及手提電話接收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