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X |
聯和墟←→青衣站 |
本路線提供聯和墟、祥華、粉嶺南及上水往來青衣西路、長安及港鐵青衣站的巴士服務,來回程途經大欖隧道,前身為279P,於2001年5月28日起投入服務。本路線的開辦,與北區地區人士爭取該區往返新機場的巴士路線有一定關係。 1998年7月6日新機場啟用後,運輸署原本並無計劃開辦服務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在新機場啟用前印製的「如何由你所住地點前往機場」 小冊子中,當局建議該區居民乘車往大埔或沙田轉乘機場巴士路線),但當區居民不滿需要攜帶大量行李轉車,造成不便。龍運巴士察覺到此一需求,於同年9月正式向運輸署申辦往來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但署方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並提出反建議,開辦一條由北區經大欖隧道往來青衣機鐵站的M78線接駁機場快線,替代龍運之計劃。 然而來自不同黨派的北區區議員,卻未曾放棄爭取的機會,這番鬥爭最後竟然鬧上了立法會,結果面對龐大的政治壓力,運輸署終於作出讓步,終於批准開辦北區直達機場的巴士線,亦即後來於1999年1月30日起投入服務的A43線。M78線雖然未能開辦,其構思卻成為本路線前身279P線的藍本,最終於2001年5月28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只提供平日早上三班單向開往青衣機鐵站(現稱青衣站)的服務,方便北區居民於大欖隧道轉車站接駁往市區路線。由於當時收費較高,利用279P線於大欖隧道轉乘其他路線往來市區,比起九廣東鐵及其他北區特快巴士線為貴,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不過當時中港關係日漸緊密,港人北上成風,青衣居民不滿279P線只提供單向往青衣服務,令到他們要乘搭49X線再轉乘278X線或東鐵線,而該兩線本身客量非常龐大,已再無法應付前往北區過境往來內地的乘客,在居民及葵青區議會不斷爭取下,於2002年8月3日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改稱279X,除了令北區有一條全日路線接駁大欖隧道巴士線,以舒緩北區對外交通需求外,亦令青衣有一條全日巴士路線往來北區,接駁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往返內地。 自提升服務後,客量穩步上揚,尤其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在港人北上的高峰期間,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雖然本路線於北區服務範圍龐大,但「上水站」、「大欖隧道轉車站」及「青衣站」仍是本路線沿途最重要的巴士站,於該三站上落車的乘客往往佔全車客量超過一半,絕對足以令一輛空載巴士滿座,當中不少是往來內地的過境乘客,這個情況尤其於周末下午及假日甚為明顯,因此在該時段的客量,亦足以媲美平日繁忙時間。於繁忙時間、農曆新年、清明及重陽節期間,九巴亦會加開往返上水站至青衣站的短程特別班次。 由於本路線途經北區區內多個屋苑,對於粉嶺北的乘客而言,行車時間頗為冗長,而且往來上水至青衣的乘客佔了其中超過一半的客量。為有效運用資源,及為粉嶺北及天平邨居民提供直接前往大欖隧道轉車站及青衣的服務,九巴及運輸署於《2016-2017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本路線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抽調部份由聯和墟開出的班次,改為經馬適路、馬會道(天平邨)及龍琛路,在上水站後返回常規班次原有路線往青衣站,不經祥華及粉嶺南,而同一時段常規走線的班次則作出調整。該等班次經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討論後,獲獨立編號為279A,於2017年8月28日起投入服務。 2008年12月7日起,本路線加入兩部Enviro500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ATE1/KX675、ATE3/KY3126,已調走),2012年1月5日起再引入一部(ATE192/LN9940),成為首條加入該款巴士行走的往來北區至市區對外路線,同年3月9日起荔枝角廠更一口氣派出五部該款巴士成為本路線掛牌,該批巴士採用直梯設計,方便乘客往來巴士上下層,進一步提升本路線的服務,一度與270A線並列北區最多直梯巴士掛牌的對外巴士路線(共八部),直至2012年6月10日270A線延長至尖沙咀東(麼地道)及引入四部直梯巴士掛牌,這個紀錄才被打破。2013年9月1日起,本路線最後兩部非低地台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180/HC9031、3AV282/HF3295)及配膠牌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3ASV)離開本路線,改派原277X線的丹尼士三叉戟取代。 為舒緩本路線的龐大客量,九巴於2014年曾考慮引入Enviro500 MMC 12.8米於本路線作試驗行走,雖然最終沒有實行,但九巴決定於2015年正式訂購Enviro500 MMC 12.8米量產版(前後共150輛,編號為3ATENU),當中3ATENU23及以後的巴士改用Facelift MK II車身。首批三輛配置Facelift MK II車身的同款巴士(3ATENU23/TX917、3ATENU24/TX2023、3ATENU25/TX2138)於2016年1月7日出牌,八天後(1月15日)成為本路線掛牌,沙田(S)廠部份掛牌車及荔枝角(L)廠全部掛牌車亦陸續改派同款車款,成為繼73X及B1線後,第三條引入12.8米巴士作掛牌車的九巴路線,亦是北區及青衣首條引入12.8米「巨無霸巴士」作掛牌車的巴士路線,更是全港首條以Facelift MK II車身的Enviro500 MMC 12.8米作掛牌車的路線。2019年7月,加入兩部全新出牌的歐盟六型引擎富豪B8L(V6B80/WF9466、V6B81/WF9483)作掛牌車,惟兩輛巴士已經撤走。 九巴於2018年7月再加訂34輛Enviro500 MMC 12.8米(其後訂單增至前後共194輛),該批巴士採用Cummins L9九公升340匹歐盟六型引擎,增設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以保持車身平穩;樓梯採用玻璃設計,於樓梯旁有玻璃幕牆(類似富豪B8L量產版(V6B)的玻璃幕牆樓梯),並採用富豪B8L量產版(V6B)相同的塗裝,車隊編號摒棄以往同款巴士採用的3ATENU,改用全新的E6X系列。該批巴士於2019年4月起陸續抵港,首7輛巴士於同年8月13日正式出牌,獲編配至沙田車廠(S),並在出牌後翌日(8月14日)率先首航49X、73X、278X、279A、279X線,其中(E6X6/WG9827)於四天後(8月18日)上掛本路線,替代一輛歐盟五型同款巴士(3ATENU28/TX3576),成為首批上掛歐盟六型12.8米巴士的九巴路線之一,更是北區首兩條引入該款巴士的九巴路線之一(另一條為278X線),2020年8月起大部份掛牌車更換成歐盟六型引擎的同款車型。2021年2月,本路線的用車統一為設有樹擋的Enviro500 MMC。 值得一提,本路線曾經是唯一一條有直梯巴士作掛牌的北區對外巴士路線,直至2011年7月22日起,277X線引入兩部Enviro500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才結束這一個局面。本路線創下了多項「第一」及「唯一」記錄:首條專門服務青衣區的新界東路線,首條取道新界西道路網絡往來荃葵青區的新界東部巴士路線;首條使用大欖隧道往返並在其轉車站設站之北區巴士路線,也一度成為唯一一條於大欖隧道轉車站北行方向轉乘時,上車需補付車費的路線(有關歷史詳見「附錄」標籤),直至2013年1月19日起服務北區的過海隧道巴士373A線(已提升至全日服務,並改稱978線)來回程加停大欖隧道轉車站,這個紀錄才被打破。由2014年11月1日起,乘搭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大欖隧道轉車站轉乘其他前往元朗、天水圍及錦田的九巴大欖隧道路線,更可享有回贈,讓乘客能繼續以同月22日取消之264M線相若的總車資由青衣前往元朗及天水圍,為九巴大欖隧道路線中首條引入該項回贈轉乘的。 |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五 聯和墟開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五 青衣站開 |
班次(分鐘) |
0530-0545 | 15 | 0530-0550 | 20 |
0545-0642 | 9-10 | 0550-2320 | 12-15 |
0642-0721 | 12-15 | 2320-2400 | 20 |
0721-1025 | 16-18 | ||
1025-2325 | 12-15 | ||
2325-0025 | 20 |
星期六 聯和墟開 |
班次(分鐘) | 星期六 青衣站開 |
班次(分鐘) |
0530-2325 | 12-15 | 0530-2300 | 12-15 |
2325-0025 | 20 | 2300-2400 | 20 |
假日 聯和墟開 |
班次(分鐘) | 假日 青衣站開 |
班次(分鐘) |
0530-0025 | 15-20 | 0530-0550 | 20 |
0550-2320 | 12-15 | ||
2320-2400 | 20 |
行車里數及時間、派車資料
全程行車時間75分鐘
全程行車里數37.8公里
本路線由沙田(S)廠及荔枝角(L)廠派車
常見車款:AVBWU、ATENU、3ATENU、E6X
收費表
空調巴士 |
|
全程收費 | 16.40 |
青衣西路往青衣站 | 4.80 |
上水站往聯和墟 | 5.20 |
新運路(粉嶺名都)往聯和墟 | 4.00 |
十二歲以下小童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半價 |
|
本路線接受八達通、感應式電子支付(信用卡/行動支付)、支付寶/雲閃付二維碼繳費服務 |
|
六十歲或以上長者(包括殘疾人士)使用樂悠咭,只收$2.00或車費半價(以較低者為準);六十歲以下殘疾人士使用個人八達通,只收$2.00或車費原價(以較低者為準) |
八達通轉乘優惠
九巴大欖隧道巴士線轉乘優惠
本線乘客可於大欖隧道轉車站免費或以優惠票價轉乘其他九巴大欖隧道巴士路線,詳情請按此處。請注意,只有使用八達通/電子支付系統的乘客才可享有優惠。
279X←→73K, 78, 78K, 79K, 248M, 249M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4.20 的折扣優惠,若第二程路線車費相等或低於 $4.20,則免費轉車。
279X←→70K, 78A, 273A, 273B, 273D, 278A
由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往轉乘本路線往青衣方向,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279X←→49M
由本路線往青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青富苑,或由上述路線往青衣站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北區方向,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279X←→專線小巴507
由本路線往北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往粉嶺站方向轉乘本路線往青衣方向,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乘客請注意以下各項細則:
行車路線
聯和墟開,經: 和泰街,和睦路,粉嶺樓路,沙頭角公路,新運路,馬會道,百和路,置福圍,百和路,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青衣西路,担杆山交匯處及青敬路。 |
青衣站開,經: 青敬路,担杆山交匯處,楓樹窩路,青衣西路,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新田公路,粉嶺公路,掃管埔路,新運路,龍琛路,龍運街,新運路,掃管埔路,百和路,馬會道,新運路,沙頭角公路,粉嶺樓路,和睦路及聯安街。 |
沿途各站
聯和墟開 |
青衣站開 |
||||||
區域 |
街道 |
車站 |
區域 |
街道 |
車站 |
||
0 | 粉嶺北 |
聯和墟 |
帝庭軒 由70K, 78A, 78K, 79K, 278A轉乘 |
0 | 青衣北 |
青衣站 |
青衣城 由49M, 248M, 249M轉乘 |
1 | 粉嶺北 |
和睦路 |
海聯廣場 |
1 | 青衣北 |
青敬路 |
長安邨安湄樓 |
2 | 粉嶺北 |
粉嶺樓路 |
禮賢會中學 |
2 | 青衣西 |
青衣西路 |
長亨邨對面 |
3 | 粉嶺中 |
沙頭角公路 |
粉嶺消防局 |
3 | 青衣南 |
青衣西路 |
青華苑 |
4 | 粉嶺中 |
新運路 |
祥華邨祥頌樓 由278A, 專線小巴507轉乘 |
長青公路 |
|||
5 | 粉嶺中 |
新運路 |
明愛職業先修學校 |
汀九橋 |
|||
6 | 粉嶺中 |
馬會道 |
塘坑村 |
大欖隧道 |
|||
7 | 粉嶺南 |
百和路 |
花都廣場 由273A轉乘 |
4 | 八鄉 |
青朗公路 |
大欖隧道轉車站 互轉九巴大欖隧道巴士線 |
8 | 粉嶺南 |
百和路 |
欣盛苑 由273A, 273D轉乘 |
青朗公路 |
|||
9 | 粉嶺南 |
百和路 |
蓬瀛仙館 由78, 78A, 78K, 79K轉乘 |
新田公路 |
|||
10 | 粉嶺南 |
百和路 |
基新中學 |
粉嶺公路 |
|||
11 | 粉嶺南 |
置福圍 |
嘉福邨 |
5 | 上水 |
新運路 |
上水站 (分段) 轉乘70K, 73K, 79K, 273A, 273B, 273D |
12 | 粉嶺南 |
百和路 |
嘉盛苑對面 |
6 | 粉嶺南 |
百和路 |
欣翠花園 |
13 | 粉嶺南 |
百和路 |
華慧園 |
7 | 粉嶺南 |
百和路 |
嘉盛苑 |
14 | 上水 |
新運路 |
上水站 由70K, 73K, 79K, 273A, 273B, 273D轉乘 |
8 | 粉嶺南 |
百和路 |
豪峰嶺 |
粉嶺公路 |
9 | 粉嶺南 |
百和路 |
粉嶺站 轉乘78A, 78K, 273A, 273D, 278A 前往大刀屻,請在此站下車 |
|||
新田公路 |
10 | 粉嶺南 |
百和路 |
景盛苑 |
|||
青朗公路 |
11 | 粉嶺南 |
百和路 |
華心邨 |
|||
15 | 八鄉 |
青朗公路 |
大欖隧道轉車站 互轉九巴大欖隧道巴士線 |
12 | 粉嶺中 |
馬會道 |
塘坑村對面 |
大欖隧道 |
13 | 粉嶺中 |
新運路 |
粉嶺中心 |
|||
汀九橋 |
14 | 粉嶺中 |
新運路 |
粉嶺名都 (分段) 轉乘78A, 278A, 專線小巴507 |
|||
長青公路 |
15 | 粉嶺北 |
沙頭角公路 |
粉嶺樓 |
|||
16 | 青衣南 |
青衣西路 |
近青康路 (分段) |
16 | 粉嶺北 |
粉嶺樓路 |
粉嶺樓村 |
17 | 青衣西 |
青衣西路 |
蜆殼油站 |
17 | 粉嶺北 |
和睦路 |
上水宣道小學 轉乘70K, 78K |
18 | 青衣北 |
青敬路 |
灝景灣 |
18 | 粉嶺北 |
聯和墟 |
帝庭軒 轉乘79K |
19 | 青衣北 |
青衣站 |
青衣城 轉乘49M, 248M, 249M |
279X之演義
279X可說是北區近年冒起速度最快的對外路線,它的開辦也是相當傳奇性的,因為它的誕生,是因機場路線的爭取開辦衍生出來的。
1998年7月6日新機場啟用後,運輸署原本並無計劃開辦服務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在新機場啟用前印製的「如何由你所住地點前往機場」 小冊子中,當局建議該區居民乘車往大埔或沙田轉乘機場巴士路線),但當區居民不滿需要攜帶大量行李轉車,造成不便。龍運巴士察覺到此一需求,於同年9月正式向運輸署申辦往來北區的機場巴士路線,但署方以客量不足為由拒絕,並提出反建議,開辦一條由北區經大欖隧道往來青衣機鐵站的M78線接駁機場快線,替代龍運之計劃。
然而來自不同黨派的北區區議員,卻未曾放棄爭取的機會,這番鬥爭最後竟然鬧上了立法會,結果面對龐大的政治壓力,運輸署終於作出讓步,終於批准開辦北區直達機場的巴士線,亦即後來於1999年1月30日起投入服務的A43線。M78線雖然未能開辦,其構思卻成為279X線前身279P線的藍本,最終於2001年5月28日起投入服務,初時只提供平日早上三班單向開往青衣機鐵站(現稱青衣站)的服務,方便北區居民於大欖隧道轉車站接駁往市區路線。由於當時收費較高,利用279P線於大欖隧道轉乘其他路線往來市區,比起九廣東鐵及其他北區特快巴士線為貴,因此客量只屬一般。
但隨著中港關係日漸緊密,港人北上成風,不少的青衣居民經常北上內地消費或工作。在279P線未投入服務前,他們通常會乘搭49X線往沙田市中心,或在城門隧道轉車站轉乘278X線往上水或粉嶺站再轉乘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往來內地。但當時49X在青衣區已擁有龐大客量,路線已經相當飽和,往來內地的青衣居民要經常忍受49X線的擠逼車廂,在2001年5月6日改為全空調服務後,擠迫情況更趨嚴重,再加上49X線要應付不少荃灣區的居民及來自屯門的轉車乘客,明顯地需要一條直達青衣至北區的巴士路線。
後經葵青區議會不斷爭取,終於在2002年8月3日起提升至每天全日服務,更改名稱為279X,除了令北區有一條全日路線接駁大欖隧道巴士線,以舒緩北區對外交通需求外,亦令青衣有一條全日線往來北區接駁港鐵東鐵線往返內地。應青衣居民及葵青區議會要求,於2002年10月19日及12月22日先後加設轉乘青衣區內線之八達通轉乘優惠及加停青衣西路巴士站。
自提升服務後,本路線客量穩步上揚,尤其於平日繁忙時間及在港人北上的高峰期間,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雖然本路線於北區服務範圍龐大,但港鐵上水站仍是本線重點巴士站,於該站上落佔全部乘客超過80%,當中不少是往來內地的過境乘客,這個情況尤其於周末下午及假日甚為明顯,因此在該時段的客量,亦足以媲美平日繁忙時間,因此九巴在2004年8月起引入兩部富豪超級奧林比安低地台巴士(3ASV)行走,是北區往來荃葵青區路線中,首條有低地台巴士服務的路線,而兩部曾於龍運巴士服役,後於2002年由九巴購入的丹尼士十二米三叉戟低地台空調巴士(ATR355 / HM6990、ATR356 / HN2195,當時在龍運的車隊編號分別為102及107)(俗稱「過檔龍躉」),曾亦成為本路線掛牌車。2008年12月7日起,本線再加入兩部Enviro500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ATE1 / KX675、ATE3 / KY3126,前者更是九巴首部出牌的Enviro500),成為首條加入該款巴士行走的往來北區至市區對外路線,2012年1月5日起再引入一部(ATE192/LN9940),成為首條加入該款巴士行走的往來北區至市區對外路線,同年3月9日起荔枝角廠更一口氣派出五部該款巴士成為本路線掛牌,該批巴士採用直梯設計,方便乘客往來巴士上下層,進一步提升279X線的服務。
為舒緩279X線的龐大客量,九巴於2014年曾考慮引入Enviro500 MMC 12.8米於279X線作試驗行走,雖然最終沒有實行;但九巴決定於2015年正式訂購Enviro 500 MMC 12.8米量產版(前後共150輛,編號為3ATENU),當中3ATENU23及以後的巴士改用Facelift車身。首批三輛配置Facelift車身的同款巴士(3ATENU23/TX917)、(3ATENU24/TX2023)及(3ATENU25/TX2138)於2016年1月7日出牌,八天後(1月15日)成為279X線掛牌,隨後出牌的沙田(S)廠同款巴士亦陸續上掛279X線,成為繼73X及B1線後第三條引入12.8米巴士作掛牌車的九巴路線,亦是北區及青衣首條引入12.8米「巨無霸巴士」作掛牌車的巴士路線。2019年7月,加入兩部全新出牌的歐盟六型引擎富豪B8L(V6B80/WF9466、V6B81/WF9483,兩部均設有行李架及雙輪椅停放區)作掛牌車,成為北區繼過海隧巴978線後,第二條引入該款巴士作掛牌的路線。
另一方面,九巴於2018年7月再加訂34輛Enviro500 MMC 12.8米(其後訂單前後增至194輛),該批巴士採用Cummins L9九公升340匹歐盟六型引擎,增設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以保持車身平穩;樓梯採用玻璃設計,於樓梯旁有玻璃幕牆(類似富豪B8L量產版(V6B)的玻璃幕牆樓梯),並採用富豪B8L量產版(V6B)相同的塗裝,車隊編號摒棄以往同款巴士採用的3ATENU,改用全新的E6X系列。該批巴士於2019年4月起陸續抵港,首7輛巴士於同年8月13日正式出牌,獲編配至沙田車廠(S),並在出牌後翌日(8月14日)率先首航49X、73X、278X、279A、279X線,其中(E6X6/WG9827)於四天後(8月18日)上掛279X線,替代一輛歐盟五型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28/TX3576),成為首批上掛歐盟六型12.8米巴士的九巴路線之一。2020年8月起大部份掛牌車更換成歐盟六型引擎的同款車型。
搭279X,去熱點玩!
279X都經過不少旅遊熱點,在此逐一介紹,有部份景點需要轉車前往
石湖墟
石湖墟是北區上水的一個舊墟市,位於現時東鐵線上水站附近。粉嶺/上水新市鎮就是從石湖墟和粉嶺聯和墟發展起來的。石湖墟在設墟前為採石場,名稱當中的「石湖」就是採石場的意思。
石湖墟在1930年代設立,並成為當時區內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年由上水鄉事委員會管理石湖墟的農業買賣活動。但1955年及1956年發生了兩場大火,使石湖墟淪為頹垣敗瓦,1964年才重建完成,現有墟內建築物多是當時才建立的。於1993年政府把位於新成路的舊街市遷到現時的石湖墟新街市。
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廷為了嚴防沿海居民對台灣鄭成功進行接濟,實行遷界,沿海五省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令沿海居民流離失所。當時【新安縣誌】載:「民初不知遷界之事,雖先示諭,而民不知徙,及兵至,多棄其貲,攜妻挈子以行,野棲露處,有死喪者、有遁入東莞歸善,及流遠方不計道里者。」「初遷民多望歸,尚不忍離妻子,及流離日久,養生無計,爰有夫棄其妻,父別其子,兄別其弟,而不顧者,輾轉流亡,不可殫述。上台及縣長官,俱日謀安插,但遷民多,而界內地少,卒莫能救。」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廣東巡撫王來任目睹民間疾苦,上奏請復界;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王來任病卒,但遺疏仍力陳遷界的弊端和遷民流離失所的苦況。同年秋,兩廣總督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亦深感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經周、王二公的倡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清廷批准復界,居民才可回鄉重建家園。居民在兩人逝世後,集資在石湖墟興建「報德祠」,以紀念兩人的恩惠(位於錦田水頭村的「周王二公書院」也是為紀念二人協助復界而設立)。1955年2月22日石湖墟大火焚燬「報德祠」,災後政府重建石湖墟,現時石湖墟袛剩下巡撫街紀念兩人。
乘搭本路線於新運路近上水站(往聯和墟方向第5號站)下車可達。
蓬瀛仙館
蓬瀛仙館創立於1929年,乃香港道教叢林之一,屬道教全真龍門派,崇奉太上老君(老子)、純陽、邱長春三位祖師。
觀內建築充滿傳統的中國色彩,一大片的橘黃色雙層瓦頂下,是紅色的粗樑石柱,猶如明信片上的中國古代風景畫一樣。供奉呂祖先師的「三聖大殿」,殿內頂部以藍色描繪天界,兩側有雲海及華表,仙鶴穿梭於雲海之中,置身殿內,抬頭仰望,如同親臨仙境一般。
另一不可錯過的景點還有「道德經壁」,石壁正面刻有81章《道德經》,側面是太上老君的《十四字養生訣》,而背面則是徐悲鴻的《八十七神仙圖》,同時將信仰、養生、道家哲學展現。另外,仙館內的園林,可遠眺粉嶺全景,花園周圍還有花卉和小橋流水作為點綴,令整個景觀更為動人。另外,該處的素食亦十分有名。
乘搭本路線於百和路近粉嶺站(往聯和墟方向第9號站)下車可達。
蓬瀛仙館官方網頁:http://www.fysk.org/
大刀屻及北大刀屻
大刀屻及北大刀屻,位於位於新界大埔區林村郊野公園內,分別高566米及480米。大刀屻山脊兩側都是懸崖或斜坡,形狀像刀刃向上的一張刀。昔日因為鄉音造成的誤解,大刀屻稱為大頭羊。由蓬瀛仙館停車場傍石屎路而上,經蝴蝶山攀上256米高的箕勒仔,再沿山徑攀上480米的北大刀屻,繼而攀上566米的大刀屻,可遠眺錦田、大帽山、林村、吐露港一帶全景,然後下山至近嘉道理農場的林錦公路,約需3-4小時行畢全程。由於山勢較險要,最好有一定行山經驗才前往。近年越野跑盛行,大刀屻成為多項長途越野跑賽事的主要賽道,每逢周末假日都有不少跑手前往。
乘搭本路線於百和路近粉嶺站(往聯和墟方向第9號站)下車可達。
龍躍頭文物徑
龍躍頭文物徑於1999年12月4日開幕,是民政事務局古物古蹟辦事處於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 龍躍頭,俗稱龍骨頭,亦稱龍嶺,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和墟東北面。該處有山名龍躍嶺,自古相傳,有龍跳躍其間,因而得名。龍躍頭為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鄧氏聚居之地,其族原籍江西吉水。龍躍頭鄧族與宋朝皇室淵最深,南宋(1127-1279)末年,宋室皇姬南逃,嫁與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於元朝末年遷居龍躍頭。自後開村立業,子孫繁衍,始分遷鄰迎地區,另立村莊,數百年間,成為今日的五圍六村。 五圍即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又稱嶺角圍)及新圍(又稱覲龍圍);六村即麻笏村、永寧村(又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該區鄧氏至今仍保留農村風俗,除春秋二祭及天后神誕外,該族於正月十五,仍有為初生之男丁舉行開燈儀式;於二月初一祭祖及設齋宴;並舉行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屆時闔族及鄰近的村民,齊來參加慶典,甚為熱鬧。 龍躍頭還保存不少典型中國傳統建築,例如松嶺鄧公祠及天后宮等,而區內一些圍村,如老圍及新圍等,其圍門及圍牆甚至村內部份民居,至今仍保存原來凡風貌,見證過往的歷史和社會發展。
乘搭本路線於百和路近粉嶺站(往聯和墟方向第9號站)下車,然後轉乘專線小巴56C線可直達善述書室、覲龍圍及小坑村,其餘景點則可轉乘專線小巴54K線直達。
崇謙堂
崇謙堂,位於龍山之山咀,為巴色會佈道會所於1926年創建,但教會成立可以追溯至1903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當時廣東省寶安縣布吉鄉巴色會退休牧者凌啟蓮牧師,偕同家人來新界粉嶺購買田地發展農業。當時崇謙堂村現址為禾田一片,凌牧師乃斥資將附近田地購買並建造村屋數間,以安置佃農。其後更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與彭樂三先生合建一永久居所,即現今崇謙堂村乾德樓。
1903年起,凌牧師偕同長子凌善元牧師向農戶及附近客家人士傳揚福音,至1905年冬即有十數人決志信主,凌牧師有見及此,立即請求巴色總會差派傳道人建立教會,崇謙堂遂於1905年冬成立。後因信徒增多,遂於1951年擴張。由於該堂教友多於鄰近聚居,漸成村落,名「崇謙堂村」。村內有古房舍兩幢,名「乾德樓」,外有矮牆,大門上刻「乾德門」,建於1910年,較教堂建築年代為早。村後為墳場,1931年闢置,為教友最後安息的地方。崇謙堂曾用作幼稚園校舍,及後校舍日漸破落,故教會於1983年另建新堂,現址為粉嶺崇謙堂村20號A。
崇真會崇謙堂官方網頁:http://www.tsungkyamtong.net/
石廬
石廬位於崇謙堂東面,為華仁書院的創辦人徐仁壽先生於1936年所建。石廬為兩層中西合壁的建築,屋前為草坪。建築物雖有殖民地的建築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石靡廬的另一特色是屋內的天井及房間的布局,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石廬正面矮牆有一半圓形磚牆,上面有「石廬」字樣的灰塑。現址為私人物業,不予開放。
麻笏圍
麻笏圍是鄧氏族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所建。該村四面築有圍牆環繞,圍門向北,並裝有連環鐵門。門上紅粉石門額刻「鬱蔥」二字,寓意春蔥生長茂盛之地,可証該圍原稱「鬱蔥圍」。圍內房屋排列整齊,正中主巷盡頭設有神壇。惜部份圍牆已被拆卸。圍門於199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老圍
位於麻笏圍東南面,為該區鄧氏最早創建的圍村。圍村立於小丘上,四面有圍牆環繞。圍門原是北向,由於風水理由而改為東向,門甚窄小,以利防守。圍內房舍排列整齊,圍門側有一口水井,以往為村民的食水來源。北面牆上築有供守望用的高台。老圍於1997年5月被列為法定古蹟,及於1998及1999年進行全面修繕。
天后宮
天后宮,位於松嶺鄧公祠與老圍之間,其建築年代難以考證,但據村中父老相傳,其建造年代應較松嶺鄧公祠為早。該廟於1913及1981年進行全面維修。廟內正殿供奉天后及其待神千里眼與順風耳,左殿地上放置古鐘兩口,其中一口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鑄造,乃鄧氏族人為子投契天后許願酬神之物;另一古鐘鑄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為村內族中子弟出門往省應試,祈求路上平安而酬神之物。
松嶺鄧公祠
松嶺鄧公祠,位於老圍東面,於十六世紀初為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而建,是龍躍頭鄧氏的祖祠。該祠為三進式建築,擋中設於中進,後進分三殿,正殿供奉歷代祖先神主,宋二世祖稅院郡馬鄧惟汲及皇姑趙氏的神位居中,神主有龍頭木雕,與其他祖先神主不同。左殿內供奉對宗族有貢獻或功名顯赫的先祖。右殿則供奉鄉賢,正中為鄧師孟的神位。鄧師孟原為僕人,十六世紀末,與主人同被賊人所擄,師孟冒稱為主人的兒子,願留賊船為囚,賊人釋放其主人回家籌集贖金;主人離去後,師孟即投海自盡,死後被追認為忠僕,入祀鄉賢。
東閣圍
東閣圍,為鄧氏十三世祖鄧龍崗公(1363-1421)所建,約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東閣圍因位處龍躍碘東面,因而得名。圍村建於高台上,使房舍免受水浸的威脅。圍內的有局主要為四排面向西北的房舍。圍村原有圍牆和護城河環繞,圍牆四角均建有高樓。圍村的門樓於1953年重建。門樓放有四座紅粉石柱礎及兩塊方形的大麻石,相傳是一門與東閣圍同期造的廟宇所遺下的。 永寧村 永寧村,位於永寧圍的西北面,亦稱為大廳。它原為永寧圍的分支,約有三百年歷史。據說永寧村村址的前身是紅沙嶺,泥土呈紅色,因而得名。村內房舍比後排為低,以獲得更佳的風水。村前原有一個漁塘,現已改建為休憩場所。
永寧圍
永寧圍,相傳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由於梧桐河位於圍村的西面,故風水甚佳。永寧圍的門樓建於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以紅粉可築砌,因日久失修,圍牆已成頹垣斷壁。圍內有三排稀向東北的房舍,但由於過去的發展,圍內的中國傳統房舍已所餘無幾。
善述書室
位於新屋村內,建於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用以紀念及祀奉鄧氏十九世祖鄧雲階的神位。該書室為兩進式家祠,庭院兩旁有走廊,廚房與門廳毗連,門外有禾坪,外有耳房多間。該書室除祀奉祖先神主外,亦作教育族中子弟之用,且曾存有古代練武用的刀、劍、戟、弓及箭等武器。第二次大戰以前,該處曾作教學之用,至1938年結束;戰後則改為幼稚園校舍。現時偶作宴會之用。
覲龍圍
建於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正門門額刻有「覲龍」二字,故亦稱覲龍圍。該圍村的西面圍牆皆以青磚築砌而成,圍牆四角建有更樓,供守望用,圍門牆有連環鐵門。牆外原有護城河環繞,但現在已被填平。圍內房屋排列整齊,正中主巷盡頭處為神壇,圍內房舍多已拆卸,改建新廈。該圍村門樓、圍牆及更樓分別於1988年及199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圍牆、圍門及更樓於1994至1995年全面重修。
小坑村
位於新圍西北面,約於二百年前建立。小坑村的鄧氏先祖原居於老圍內,後因居住環境擠迫而遷往龍堂定居,據說在龍堂定居時只建有十間房屋。鄧氏族人約於龍堂居住了三代後,因經常受賊匪的滋擾,故遷回龍躍頭,並於現址建立小坑村。
煙火璀璨的迪士尼「星夢奇緣」煙花匯演 (Disney in the Stars)。該節目於星期日至四晚上2000、星期五、星期六及特別日子晚上2100,於樂園內睡公主城堡演出,歷時15分鐘,以誌迪士尼奇妙旅程的高潮。 攝於睡公主城堡對出,該處為美國小鎮大街Main Street U.S.A、探險世界Adventureland及明日世界 Tomorrowland的交匯點。 |
迪士尼樂園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禾路迪士尼 (Walt Disney, 1901-1966) 先生夢想能建造一座能讓大人及小孩都可以找到歡樂的地方,於是,全世界第一座主題樂園就此誕生了。迪士尼樂園:一個滿足世人幻想和探險精神的王國,於195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海姆 (Anaheim) 市正式開幕。 1999年11月1日,禾路迪士尼公司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達成協議,宣佈在香港興建全球第五個,亦是亞洲第二個迪士尼樂園度假區,選址位於大嶼山的竹篙灣。2003年1月12日,迪士尼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行動土儀式,正式動工,園內地標睡公主城堡於2004年9月23日平頂,2005年年中度假區落成,並於2005年9月12日中午正式揭幕,由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及迪士尼高層主持揭幕儀式,當日下午一時正式開放。 香港迪士尼樂園現時分為七個主題園區:美國小鎮大街Main Street U.S.A、探險世界Adventureland、幻想世界Fantasyland、明日世界Tomorrowland(其中「鐵甲奇俠飛行之旅 Iron Man Exprerience」及「史達科技展 Stark Expo」於2017年1月11日開幕,為香港迪士尼樂園獨有)、反斗奇兵大本營Toy Story Land(2011年11月18日開幕)、灰熊山谷Grizzly Gulch(2012年8月14日開幕)、迷離莊園Mystic Point(2013年5月17日開幕,為香港迪士尼樂園獨有),設有多個迪士尼傳統的遊戲,獨一無二的精品店、各國特色美食、主題渡假酒店、精彩的表演節目及在全球各地的迪士尼樂園都可找到的神奇和幻想,另設有兩間渡假酒店(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五星級)、迪士尼好萊塢酒店(四星級)),供遊客住宿。 香港迪士尼樂園是依照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的模式設計,但亦會從其他各地迪士尼主題樂園中提取精彩設計元素加入其中: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禾路迪士尼世界中的魔幻王國,日本東京的迪士尼樂園,和法國巴黎的迪士尼樂園。香港迪士尼樂園將會是一個既熟悉卻又徹底新鮮的迪士尼體驗。逢星期日至四晚上2000、星期五、星期六及特別日子晚上2100,於樂園內睡公主城堡會有迪士尼煙花匯演「星夢奇緣」 (Disney in the Stars),歷時15分鐘,以誌迪士尼奇妙旅程的高潮。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放時間為平日(星期一至五)早上十時至晚上八時,特定日子(包括星期六、日、香港公眾假期、學校暑假(即七月及八月)及黃金週(分別為五月及十月)早上十時至晚上九時,一日門票成人票價為 $589,於入場當天全天通用;兩日門票成人票價為 $759,可於購票當日七天內任何兩天通用;另有「奇妙處處通」會員卡(分銀卡、金卡及白金卡三種,成人會員卡售價分別為 $1178、$1888及$3348)可供發售,有效期為會員卡發出後一年。 乘搭本路線於青衣站巴士總站下車,然後轉乘港鐵前往迪士尼站即可。 相關網頁:「香港迪士尼樂園官方網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