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更新:加入最新投入服務的過海通宵路線N373對北區通宵交通服務的影響。
「影武者」這個名字,相信各位會想到著名日本大導演黑澤明 (1910-1998) 於1980年拍成的同名電影。不過,今次筆者以「影武者」形容北區的通宵交通,目的是借這個名字,將日間及深宵的北區公共交通服務作對比。
北區通宵交通的先鋒:專線小巴 18S / 58S
北區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展成新市鎮,當年香港經濟開始起飛,夜間及深宵活動的市民也愈來愈多,因此通宵的交通需求亦隨之增加。不過,當年往來北區的深宵交通卻是相當糟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深夜往來新市鎮至市區,只有兩個選擇--通宵服務的紅色公共小巴或的士。
不過,由於公共小巴之服務範圍限於1970年前已發展並提供服務之地區,在北區的服務範圍亦只限於馬會道、聯和墟、石湖墟一帶,在不少新發展的區域,若沒有通宵交通服務,只有乘坐昂貴的的士一途,因此引致不少「泥鯭的士」應運而生,造成爭客及治安問題。
當年巴士公司要開辦通宵路線,可謂無利可圖,九巴曾於1976年12月開辦首條非過海市區通宵線 2B(佐敦道碼頭至九龍城碼頭),不過開辦以來客量一直不理想,開辦三個月後便停辦。及至政府開始大力推廣專線小巴,由於專線小巴客量較少,只有十四座位(1988年才增至十六座位),較適合於深宵服務的交通媒介,因此運輸署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於多個新市鎮招標通宵專線小巴路線,其中北區首條通宵小巴是在1985年11月15日運輸署公開招標的11組共24條專線小巴新路線之一,該線與16及17(即今57K及58K)列作同一組,最後由小巴大王馬亞木投得,編號為18S,往來石湖墟至旺角地鐵站,於1986年8月28日正式誕生。一年多後(1988年1月29日),配合北區專線小巴路線編號重組,這條18S獲改稱58S,總站遷往上水火車站(現稱上水鐵路站)。
當時北區尚在發展初期,因此路線需要繞經大埔區,同時加開往來大埔的短程班次。不過由於路線直接方便,加上在深宵人流最集中的旺角區開出,非常受夜歸居民歡迎,經常在總站出現「打蛇餅」的情況。不過自從旺角至大埔的紅色公共小巴投入服務後,雖然受到吐露港公路紅小禁區影響,但始終深宵時段紅色小巴以「車海」搶走專線小巴58S線大埔線的客源,最終專線小巴58S線於2017年12月29日起停辦。
另一方面,通宵小巴最為人詬病的是,由於通宵專線小巴車長經常「開快車」,尤以高速公路為甚,時速可達110-130公里,不少在深宵返家的居民往往要「冒險」乘坐這些亡命小巴,但當時除紅色公共小巴外,58S 卻是唯一北區的通宵公共交通。
北區通宵線交通的異類:專線小巴501S
隨著北區不斷發展,運輸署於1994年8月26日刊登憲報,公開招標8組共21條專線小巴新路線,其中一條為往來上水至藍田站的新線(與另一條往來欣盛苑至粉嶺站的區內線和另一條往來大學站至泥涌的新線807K列作同一組),小巴大王馬亞木亦入標該組路線,並成功投得,終於在1996年2月5日,北區第二條通宵專線小巴501S投入服務,不過九龍市區總站並非通宵人流最集中的旺角,而是在東九龍的藍田地鐵站,途經沙田乙明邨、瀝源、禾輋、大埔墟。當年東九龍仍是工業區為主,尚未完全轉型成購物區,因此深宵往來東九龍至新界的通勤人流不及往來旺角區,客量一直只是一般,班次亦不過是十五分鐘一班。另外,501S並沒有駛入當時人口最多的粉嶺南,因此粉嶺南當年依然是通宵路線的「盲點」,直至2005年才修改行車路線,繞經粉嶺南的雍盛苑、昌盛苑及一鳴路一帶。
另外,雖然當時官方資料以藍田地鐵站為總站,但實際上小巴營運商在小巴由北區駛至觀塘道後,若沒有乘客前往藍田,則會經同仁街及裕民坊折返,直至2009年8月2日起才正式以裕民坊作總站。
北區首條通宵巴士路線:N270
踏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粉嶺南發展成為高密度的住宅區,但由於專線小巴 58S 不能應付不斷增加的需求,九巴決定在北區開辦通宵巴士路線。九巴在1996年12月將通宵巴士路線N216及N293組成聯網,採用直達票方式方便乘客互轉兩線,結果效果理想,因此在北區開辦通宵巴士線的方式,亦是採用短程路線模式,以直達票方式,接駁另一通宵主要幹線。
就在1999年的情人節凌晨,首條北區通宵巴士路線N270終於誕生了,往來上水至沙田火車站(現稱沙田鐵路站),取道整條吐露港公路往來,在粉嶺南的路線是與日間的278X相同的,即是取道百和路及華明邨一帶住宅區,然後直達沙田市中心及鐵路站。路線並於沙田市中心接駁另一通宵路線N271(富亨至紅磡鐵路站)。雖然乘客可利用支付一程車費購買直達票方式(後期更改用八達通轉乘),由N271轉乘N270往來,但始終對深宵歸家的居民,他們寧願坐專線小巴一程車直達,因此客量一直只是一般,只有在重要節日及假期前夕,才有較多乘客乘搭,主要是往來粉嶺南的居民。
N270初時的定線,離開粉嶺南後便直達沙田市中心及沙田站,而且袛在往上水方向才經源禾路,因此若要前往大埔或源禾路,要在沙田市中心轉乘N271。而且沙田站深宵人煙罕至,若在該處作總站,對車長可能構成治安問題,因此2001年3月18日起總站遷往沙田市中心,同年12月17日起往沙田方向改經源禾路。到了2003年1月,更作出一個較大的改動,適逢皇崗口岸實施廿四小時通關,為方便大埔區居民於上水接駁往來落馬洲轉車站的N76(下一節會介紹),同時為方便深宵往來上水至大埔的乘客,無需在沙田走「回頭路」轉車,將路線改經廣福、大埔墟及太和。用車亦逐漸由單層的三菱空調巴士(AM),改為雙層的9.9米丹尼士巨龍(ADS)。
這樣,N270 的角色不單是方便深宵往來市區至北區的市民,更加是作為深宵過境巴士的接駁路線,不過落馬洲其後不斷有公共小巴往來市區,加上皇崗口岸不斷有通宵過境巴士往來市區,局限了N270的進一步發展。
落馬洲廿四小時通關衍生的新線:N76
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達成協議,由2003年1月27日起實施廿四小時通關,當日起北區第二條通宵巴士路線N76亦投入服務,往來上水至落馬洲轉車站,取道粉嶺公路直接往來,以接駁同日起改為廿四小時服務的落馬洲至皇崗過境巴士路線。不過N76投入服務不久,營運上水至文錦渡口岸過境巴士的粵港汽車運輸聯營有限公司,於同年2月4日開辦通宵過境穿梭巴士,提供上水至深圳皇崗口岸的服務,而且能直接過關不用轉車,N76在這個不利因素下,客量一直偏低,只在港人北上的高峰期間,才有較多乘客。N76由於本身來回程中途不停站,若然某班次沒有乘客乘搭,就會變成吉車遊街,而這情況在平常日子間中出現。
雖然初時客量偏低,不過運輸署及深圳市政府於2004年8月16日規管皇崗口岸過境巴士,上水至皇崗口岸的通宵線被下令停止服務,導致深宵過境的上水居民,便需要乘搭N76到落馬洲轉乘「皇巴士」往來皇崗口岸過境,客量因而得到改善。唯一的弱點是收費比起公共小巴為高,公共小巴更採用車海戰術搶客,以致客量一直不穩定。
區域性重組,通宵線整合
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年施政報告》當中,提出運輸署與巴士公司合作以「區域性」模式重組巴士路線,並以北區作試點。鑑於往來上水至落馬洲的N76線使用率一直偏低,平均每班車只有約2人次,而N270的乘客亦可改在大埔區轉乘
N271往返,為善用資源,在該重組計劃中,建議N76線與N270線合併,兩邊總站改為落馬洲至大埔中心,原計劃為取道和合石至太和一段的粉嶺公路,後
修訂為取道大窩西支路及大埔公路(大窩段)往來。整個重組建議最終於2013年7月8日於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N76及N270線原本定2013年9月7日起,配合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第三階段實施而正式合併,原建議編號仍為N270,
最後正名為N73,來回程並取道大窩西支路及大埔公路(大窩段)。
不過,事情卻峰迴路轉,九巴在2013年9月4日發出「北區區域性巴士重組第三階段」的新聞稿時,宣佈N76及N270的合併計劃會暫緩實施;同日,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亦發出文件,將於2013年9月10日的例會上,討論N76及N270的合併方案。部份交通愛好者指出,相信是因之前第二階段實施277X縮短至藍田鐵路站時,被觀塘區議會以未經諮詢為理由反對。九巴為免在今次重組重蹈覆轍,決定待沙田區議會討論及通過相關議案後,才予以實行。當時沙田區議會交運會亦表示反對合併後路線不再服務沙田區。
後來,運輸署於同年11月提出修訂後的方案,改為往來落馬洲至沙田市中心,可惜當修訂方案於同年11月11日於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討論時,被議員指班次削減至30分鐘一班,不能接受,要求與270S加班一併實行或加密班次,結果議案未能通過,需要交回相關巴士服務小組繼續跟進。最終,在北區區議會就此路線的班次及落馬洲總站位置安排上仍有強烈意見情況下,有關方面於1月14日晚上,確定N73通宵路線如期於2014年1月18日晚上(即2014年1月19日凌晨)起投入服務,九巴亦已於沿線分站貼上宣傳單張及於翌日(2014年1月15日)發出相關新聞稿,N76及N270線終於雙雙於N73開線當日起退出歷史舞台,由N73接替該兩線的任務。有消息指,該兩線的重組是由運輸及房屋局(不只是運輸署)正式落實的,以確認2013年香港首個區域性巴士重組「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的完成。
北區通宵路線的新突破:N373
北區一向的通宵服務,一直以來只有往返落馬洲、北區、大埔及沙田市中心的N73線,另有新界通宵專線小巴58S(上水至旺角站)、501S線(上水至觀塘),缺乏往返港島的常規通宵交通,由市區則只有凌晨0045-0230時段提供的深宵服務270S線(尖東麼地道→聯和墟)。多年以來,地區人士不斷爭取全時段通宵服務直接往返北區至市區,在這個背景下,九巴及運輸署於《2017-2018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開辦全新過海通宵路線N373,為北區居民提供常規通宵往返港島北岸的巴士服務,取道獅子山隧道及紅磡海底隧道往返港島至北區。
我們在第二十二集《奔向港島》已交代N373線的開辦背景及導致北區及大埔區議會長期角力的事件。事實上,由於北區的通宵交通一向十分缺乏,深宵由市區往返北區需要多次轉車,因此地區人士不斷爭取有更多的通宵服務往返市區。終於,N373線的誕生,可謂部份填補這個空白。除了服務港島的灣仔、金鐘及中環外,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也是N373的一個重要據點。深宵尖沙咀及尖沙咀東部夜店不少,但以前凌晨3時或以後,再沒有任何直達北區的公共交通,只能乘坐N271於沙田轉乘N73,車程變得加長。如今,N373投入服務後,至少可以步行前往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乘車直接前往北區,而且在北區走線幾乎途經全部主要住宅區,夜歸人士就從此不用再左撲右撲去轉車。
北區通宵路線的前景
由於深宵的交通需求始終不及日間,北區通宵線在可見的將來,將不會有大規模的發展及改動。不過,北區由於地理環境關係,比其他新市鎮接近內地,未來通宵線的發展將倚重於接駁過境口岸的公共交通,而且通宵巴士路線始終為一些深夜歸家及清晨上班的市民帶來方便,故此仍然有一定的存在價值。
其實北區除了以上的常規通宵巴士及專線小巴外,於2006年7月亦開辦一條往來北大嶼山及機場的通宵線N42A。該線將於第二十六集《衝上雲霄》內詳細介紹。
N76的故事尚未完結,我們會在第24集《回歸祖國》及第25集《北區流星》繼續它的故事。
北區是往來內地的主要大門,一向以來,北區的過境交通都被九廣鐵路(現稱港鐵)壟斷。不過自廿一世紀起,過境巴士亦意圖搶奪這個相當大的市場,而接駁各過境口岸的巴士服務亦相繼出現。究竟北區往來內地的過境交通,在巴士與鐵路之間的角力下,前景變得如何?且看下一集《回歸祖國》為各位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