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 數碼港←→蘇屋 |
本路線提供數碼港、華富、薄扶林、瑪麗醫院、香港大學及西營盤往來佐敦、油麻地、旺角及長沙灣的過海隧巴服務,於1997年5月1日隨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翌日而投入服務,初時往來香港仔至蘇屋,途經華富、置富花園、西營盤,當時由中巴獨自經營。1998年9月1日起中巴專營權結束後改由新巴接辦,成為首條新巴獨營過海路線。(有關開辦背景及歷史詳見「附錄」標籤) 本路線的出現,令香港仔、薄扶林及香港大學一帶往來西九龍的過海模式出現重大轉變,由於能直接到達九龍主要心臟地帶,頓成南區皇牌路線之一,搶走了不少薄扶林道及香港大學沿線的巴士及公共、專線小巴路線乘客,因此客量不斷增加。為舒緩中途乘客需求,1998年2月5日起增設田灣開出的晨早特別班次,後來該特別班次於2001年1月22日提升至平日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單向往九龍的輔助線970X,取道山道天橋,不經置富及西營盤,行車路線明顯比起本路線為直接,因此970X線深受居民及下課的香港大學學生歡迎。配合數碼港開始發展,於2002年7月8日再增闢早晚繁忙時間單向服務的970P線,依本路線的行車路線行走,但只往數碼港。 隨著南區的資訊科技旗艦數碼港相繼落成,貝沙灣亦開始入伙,加上單靠本路線不能負荷整個南區及薄扶林往九龍西的乘客,同時有不少南區居民投訴路線迂迴,及受到紅色公共小巴競爭,在《2004-2005年南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新巴建議將本路線與970X線作出重組,本路線遷往數碼港,不再經置富、田灣及香港仔,使數碼港終於有一條全日過海巴士線往來九龍市區,970P線則停止服務,置富、田灣及香港仔的服務由提升至全日雙向服務的970X線取代。經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通過後,於2004年7月19日起實施。 本路線有不少往來數碼港上下班的市民乘搭,亦有不少居住於九龍區的香港大學學生乘搭本路線往來上下課,而居住在數碼港、華富及薄扶林一帶的居民,大部份是前往九龍市區上班,因此繁忙時間兩邊方向都滿載乘客,非繁忙時間及假日亦有不少居民往來九龍西主要購物區逛街,所以本路線任何時候都客似雲來,即使港鐵西港島線於2015年3月29日全線通車,亦只對本路線有輕微影響。 中巴當年為了取得本路線的專營權,特別購置了42部全新11米丹尼士獵鷹(Dennis Condor)空調巴士,編號為DA51-DA92,其中DA83-DA92更是採用標準都普車身及配置 2+2 座位。新巴接辦本路線後,行走的大部份巴士均是這批巴士,新巴更不惜翻新車廂,將3+2座位改成2+2座位及提高照明度,以提升本路線的服務。直至2007年12月,因新巴提升數碼港巴士車隊規格,本路線獲派Dennis Trident 12米(10XX-11XX,已全部退役)低地台空調巴士作為掛牌車並成為主力車隊,以改善服務質素。新巴全新購入的Enviro500 MMC 12米低地台巴士(5586-5599、5601-5719)落地出牌時,本路線亦為首批獲派往行走的路線之一。 新創建於2014年3月向富豪車廠訂購51輛B9TL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由馬來西亞吉隆坡Masdef裝嵌廠負責裝配Wright Eclipse Gemini第二代車身。該批訂單其中20輛11.3米長的巴士為新巴訂單,編號為4500-4519,連同城巴30輛11.3米巴士的訂單,屬全球首批11.3米版本的B9TL,亦是繼2002年新巴購入最後一批14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巴士(5090-5103),相隔12年後再次向富豪購買新車。部份該款巴士車隊於2015年6月起,服役本路線及970X線,成為首批採用該款車款作常用車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配置歐盟六型引擎的Enviro500 MMC 12米(5750-5839)於2018年10月於新巴面世,本路線亦引入該款巴士作主力。 值得一提,本路線創下了數個「第一」及「唯一」的紀錄:「第一」紀錄是首條服務薄扶林區的過海隧道巴士線、新巴首條獨營過海隧道巴士線及首條新巴站牌首次在九龍區出現的路線;而「唯一」紀錄是本路線是中巴專營權六十五年來唯一一條獨營的普通過海隧道路線(另一條為因機場搬遷而取消的機場巴士路線A20)。另外,本路線開辦時,其編號為全港專營巴士路線中數字最大的一條,但約半年後於1998年1月26日即被新開辦的城巴973線所打破,可算是中巴失去專營權前勝過其競爭對手城巴的最後一項短暫的「創舉」。 鳴謝“蝦米”為本路線資料作出修訂 |
服務時間
星期一至五 數碼港開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五 蘇屋開 |
班次(分鐘) |
0535-0553 | 18 | 0540-0555 | 15 |
0553-1607 | 11-15 | 0555-0858 | 7-12 |
1607-1900 | 5-10 | 0858-0010 | 12-17 |
1900-2337 | 15-17 | 0010-0030 | 20 |
星期六 數碼港開 |
班次(分鐘) | 星期六 蘇屋開 |
班次(分鐘) |
0535-0955 | 15-20 | 0540-0719 | 19-20 |
0955-2022 | 10-15 | 0719-2305 | 10-15 |
2022-2337 | 16-20 | 2305-0030 | 17 |
假日 數碼港開 |
班次(分鐘) | 假日 蘇屋開 |
班次(分鐘) |
0535-0850 | 15-20 | 0640-0030 | 12-17 |
0850-1915 | 11-15 | ||
1915-2337 | 16-20 |
行車里數及時間、派車資料
全程行車時間75分鐘
全程行車里數18.6公里
常見車款:55XX-58XX
收費表
空調巴士 | |
全程收費 | 13.00 |
瑪麗醫院往蘇屋 | 11.60 |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往蘇屋 | 6.90 |
長沙灣站往蘇屋 | 6.20 |
過西區海底隧道後往數碼港 | 7.70 |
瑪麗醫院往數碼港 | 5.50 |
十二歲以下小童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半價 | |
本路線接受八達通、感應式電子支付(信用卡/行動支付)、支付寶/雲閃付二維碼繳費服務 | |
六十至六十四歲長者使用樂悠咭,或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只收$2.00或車費半價(以較低者為準);殘疾人士使用個人八達通,只收$2.00或車費原價(以較低者為準) |
八達通轉乘優惠
本線設有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轉乘優惠,詳情請按此處。
新巴/城巴瑪麗醫院轉車站轉乘優惠
本線乘客可於薄扶林道瑪麗醫院巴士站,免費或以優惠票價互轉其他停靠該轉車站的新巴/城巴路線,詳情請按此處。請注意,只有使用八達通/電子支付系統的乘客才可享有優惠。
970←→94A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一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1.50 的折扣優惠。
970←→702
由本路線往蘇屋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海麗邨/海盈邨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又一村/白田方向轉乘本路線往數碼港方向,第二程可獲 $1.50 的折扣優惠。
970←→962, 962A, 962B, 962C, 962E, 962G, 962P, 962S, 962X, X962
由本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屯門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方向,兩程總車費為 $21.80。
970←→967, 967X, 969, 969A, 969B, 969C, 969P, 969X
由本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天水圍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方向,兩程總車費為 $24.70。
970←→20
由本路線往蘇屋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或由上述路線轉乘本路線,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970←→970X, X970
由本路線往蘇屋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長沙灣,或由長沙灣開出的970X線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第二程免費。
由上述路線往長沙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往蘇屋,或由蘇屋開出的本路線轉乘970X線往港島方向,第二程免費。
970←→933, 976, 989
由本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港島東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東方向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第二程可獲 $5.00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往九龍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方向,第二程可獲 $1.50 的折扣優惠。
970←→73
由本路線往數碼港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赤柱,或由上述路線往數碼港方向轉乘本路線往九龍,兩程總車費為 $15.70。
970←→79X
由本路線往蘇屋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皇后山方向,第二程可獲 $3.00 的折扣優惠(於香港島上車)/回贈第一程車費(於九龍區上車);由上述路線往長沙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往數碼港方向,第二程可獲 $3.00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往數碼港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皇后山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長沙灣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本路線往蘇屋方向(經長沙灣道),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乘客請注意以下各項細則:
970←→A10
由本路線往蘇屋方向於上車後 1 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費;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轉乘本路線往數碼港方向,第二程可獲免費轉乘。
乘客請注意以下各項細則:
行車路線
數碼港開,經: 資訊道,數碼港道,域多利道,華翠街,華景街,華富道,石排灣道,薄扶林道,第二街,水街,干諾道西,西區海底隧道,天橋,佐敦道,彌敦道,長沙灣道,東京街,保安道及長發街。 |
蘇屋開,經: |
沿途各站
數碼港開 | 蘇屋開 | ||||||
區域 |
街道 |
車站 |
區域 |
街道 |
車站 |
||
0 | 數碼港 |
數碼港 |
公共交通交匯處 |
0 | 長沙灣 |
蘇屋 |
巴士總站 |
1 | 數碼港 |
數碼港道 |
數碼港第三座對面 |
1 | 長沙灣 |
廣利道 |
基愛小學 |
2 | 數碼港 |
數碼港道 |
貝沙灣二期南岸對面 |
2 | 長沙灣 |
東京街 |
美寧中心 |
3 | 數碼港 |
數碼港道 |
貝沙灣南灣 |
3 | 深水埗 |
青山道 |
金星商業大廈 由702轉乘 |
4 | 華富 |
域多利道 |
域多利道分區電力站對面 |
4 | 深水埗 |
欽州街 |
近福榮街 由702, 702B轉乘 |
5 | 華富 |
華翠街 |
近華景街 |
5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近北河街 |
6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邨華生樓 |
6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近楓樹街 |
7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邨華泰樓 |
7 | 旺角 |
彌敦道 |
近運動場道 互轉970X |
8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邨華安樓 由73, 94A轉乘 |
8 | 旺角 |
彌敦道 |
聯合廣場 |
9 | 置富 |
薄扶林道 |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對面 |
9 | 旺角 |
彌敦道 |
旺角中心一期 互轉79X |
10 | 置富 |
薄扶林道 |
薄扶林村 |
10 | 旺角 |
彌敦道 |
銀行中心 |
11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近薄扶林水塘道 |
11 | 油麻地 |
彌敦道 |
近登打士街 |
12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嘉林閣 |
12 | 油麻地 |
彌敦道 |
近文明里 由20轉乘 |
13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心光學校 |
13 | 油麻地 |
彌敦道 |
彌敦酒店 |
14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瑪麗醫院對面 (分段) 轉乘A10 |
14 | 佐敦 |
佐敦道 |
近白加士街 |
15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 |
15 | 佐敦 |
佐敦道 |
近炮台街 |
16 | 摩星嶺 |
薄扶林道 |
近摩星嶺道 |
16 | 佐敦 |
佐敦道 |
西九龍站 |
17 | 摩星嶺 |
薄扶林道 |
富林苑 |
17 | 尖沙咀 |
西區海底隧道 |
收費廣場 由A10轉乘 轉乘962, 962B, 962C, 962E, 962G, 962X, X962, 967, 967X, 969, 969A, 969B, 969C往新界 互轉933, 976, 989 |
18 | 半山 |
薄扶林道 |
過蒲飛路 |
西區海底隧道 |
|||
19 | 半山 |
薄扶林道 |
何東夫人堂 |
18 | 西營盤 |
干諾道西 |
高樂花園 (分段) |
20 | 半山 |
薄扶林道 |
任白樓 |
19 | 西營盤 |
薄扶林道 |
李陞小學 |
21 | 西營盤 |
薄扶林道 |
聖士提反中學對面 |
20 | 半山 |
薄扶林道 |
香港大學黃克競樓 |
22 | 西營盤 |
薄扶林道 |
西營盤郵政局 |
21 | 半山 |
薄扶林道 |
何東夫人堂對面 |
23 | 西營盤 |
水街 |
豐盛大廈 |
22 | 半山 |
薄扶林道 |
近蒲飛路 |
西區海底隧道 |
23 | 摩星嶺 |
薄扶林道 |
薄扶林遊樂場 |
|||
24 | 尖沙咀 |
西區海底隧道 |
收費廣場 (分段) 由往港島方向962, 962A, 962B, 962E, 962P, 962S, 962X, 967, 967X, 969, 969A, 969B, 969P, 969X轉乘 互轉933, 976, 989 |
24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對面 |
25 | 佐敦 |
佐敦道 |
柯士甸站 前往高鐵西九龍站乘搭高鐵之乘客,請在此站下車 |
25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瑪麗醫院 (分段) |
26 | 佐敦 |
佐敦道 |
近上海街 |
26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豪峰 |
27 | 油麻地 |
彌敦道 |
近南京街 |
27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嘉林閣對面 |
28 | 油麻地 |
彌敦道 |
近眾坊街 |
28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近薄扶林水塘道 |
29 | 油麻地 |
彌敦道 |
近登打士街 互轉20 |
29 | 薄扶林 |
薄扶林道 |
薄扶林村 |
30 | 旺角 |
彌敦道 |
近山東街 |
30 | 置富 |
薄扶林道 |
余振強第二中學 (必停站) |
31 | 旺角 |
彌敦道 |
近弼街 互轉79X |
31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邨華樂樓 轉乘73, 94A |
32 | 旺角 |
彌敦道 |
太子站 |
32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商場 |
33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楓樹街遊樂場 |
33 | 華富 |
華富道 |
華富邨華清樓 |
34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近北河街 轉乘X970 互轉970X |
34 | 華富 |
華富道 |
培英中學 由A10轉乘 |
35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怡靖苑 轉乘702, 702B |
35 | 華富 |
華翠街 |
近華景街 |
36 | 長沙灣 |
東京街 |
長沙灣站 (分段) 轉乘702往又一村 |
36 | 華富 |
域多利道 |
域多利道分區電力站 |
37 | 長沙灣 |
保安道 |
寶熙苑 |
37 | 數碼港 |
數碼港道 |
貝沙灣南灣對面 |
38 | 長沙灣 |
長發街 |
蘇屋邨海棠樓 |
38 | 數碼港 |
數碼港道 |
貝沙灣一期 |
39 | 長沙灣 |
蘇屋 |
巴士總站 |
39 | 數碼港 |
數碼港 |
公共交通交匯處 |
970及970X之演義
970號線可謂開創南區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的傳奇,該線和其衍生出來的970P(已取消)、970X,成為新巴少數僅有的南區皇牌巴士路線。
在西區海底隧道未通車前,香港仔、薄扶林居民及香港大學學生往來九龍西區,一般都是乘搭巴士往中環或灣仔、銅鑼灣轉乘地鐵(現稱港鐵)或過海隧道巴士路線,相當迂迴曲折而且車費昂貴。不過由於需求相當高,在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巴在香港仔及薄扶林大幅擴張,往來南區至市區的巴士路線以倍數的速度膨脹。1972年8月紅磡海底隧道通車後,更曾一度出現薄扶林開闢過海路線的構思。
根據華富邨街坊回憶,當年居民為求華富邨有過海巴士服務,曾建議把103線由蒲飛路延長至華富邨,但恰巧當時沙田區居民亦要求開辦過海巴士線,於是九巴和中巴順理成章為兩地開辦170線,滿足兩地居民要求,雖然當時華富邨總站爆滿,總站只能定於香港仔至沙田(1978年11月才正式遷入華富邨),但卻因而導致薄扶林錯失開辦過海路線的大好時機。好景不常,1985年地鐵港島線通車,令到中巴客量下跌一半,中巴亦不再投放大量資源改善南區巴士服務,及後更因退休金問題,引發1989年的中巴大罷駛,城巴亦乘虛而入,先以屋村巴士入手,後於1993年及1995年奪得大量中巴南區路線的專營權。
中巴眼見南區巴士市場被城巴入侵,便打算計劃開辦隧巴路線以搶回城巴客源,1994年中巴更提出開辦南區過海線172,往來海怡半島至旺角火車站(現稱旺角東站),不過原先中巴如意的算盤,被城巴捷足先登,搶先一步與九巴合作,於1994年6月6日,開辦港島南區首條往來西九龍過海隧道巴士線171,全線空調巴士服務,大受港島南區居民歡迎。不過由於171只服務只服務鴨脷洲及黃竹坑區,南區主要人口集中地香港仔、華富、薄扶林未能覆蓋。城巴為進一步進佔南區過海路線市場,又看準黃竹坑以西及薄扶林區一向沒有過海巴士線往來西九龍的空白,在1994年城巴路線發展計劃中,向運輸署提出建議開辦一條由華富經薄扶林及紅隧至大角咀的172號線。
不過當時由於西區海底隧道正在興建中,建議卻被暫時擱置,直至1996年運輸署公佈西區海底隧道首批巴士路線,其中一條路線為以原有城巴172號路線的建議作藍本的過海隧道路線970,提供香港仔、田灣、華富、置富、薄扶林道及西營盤往來佐敦、油麻地、旺角及長沙灣的過海巴士服務。由於運輸署決定西隧的新開辦的巴士路線,會以獨營方式運作,加上為了防止城巴壟斷南區巴士路線市場,最後決定由中巴投得專營權,於1997年5月1日隨西區海底隧道通車翌日而投入服務。中巴投得970專營權,可謂意義重大,因為可以說是反擊城巴的最好機會,為取得970的專營權,特別購置了42部全新11米丹尼士禿鷹(Dennis Condor)空調巴士,編號為DA51-DA92,其中DA83-DA92更是採用標準都普車身及配置2+2座位。
970的出現,令香港仔、薄扶林及香港大學一帶往來西九龍的過海模式出現重大轉變,由於能直接到達九龍主要心臟地帶,頓成南區皇牌路線之一,搶走了不少薄扶林道及香港大學沿線的巴士及公共、專線小巴路線乘客,因此客量不斷增加。當時香港仔的田灣村重建完成,中巴於1998年2月5日起增設早晨田灣特別車,以疏導中途乘客。不過約在同一時間,政府宣佈不再延續中巴的專營權,970號線於同年9月1日改由新巴接辦,結果成為新巴首條獨營過海隧道路線。為方便西營盤居民,本路線1998年11月16日起往香港仔方向改經東邊街及皇后大道西,直至2001年12月9日起往香港仔方向改經干諾道西及西邊街,並在干諾道西設站。
新巴接辦970後,對該線非常重視,不過當時薄扶林道及置富道的路面,對12米巴士構成困難,加上當時路面情況不容許低地台巴士行走,因此新巴與中巴一樣,以當年中巴的11米丹尼士禿鷹(Dennis Condor)空調巴士作為主力,新巴更不惜翻新車廂,將3+2座位改成2+2座位及提高照明度,以提升970的服務,亦令970的客量進一步增加,由開辦時只有12部巴士,直至2004年7月分拆前,派車已達25部巴士。新巴更於2001年1月22日,將970的田灣特別車正名為970X,提升至平日早上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單向往蘇屋的服務,並改經山道天橋,不經置富及西營盤,行車路線明顯比起本路線為直接,因此 970X 深受居民及下課的香港大學學生歡迎。配合數碼港開始發展,於2002年7月8日再增闢早晚繁忙時間單向服務的970P,依本線的行車路線行走,但只往數碼港。
970和其支線970P、970X大受乘客歡迎,結果導致「樹大招風」,導致往來香港仔至旺角的紅色公共小巴加入搶客,雖然收費較高,但以不經佐敦至油麻地的特快優勢,搶去不少970系列路線的乘客。新巴眼見過海路線地盤被紅色小巴入侵,又看準數碼港發展及貝沙灣開始入伙的潛在需求,於2004年南區路線發展計劃中,提出將970系列路線重組:970號線總站由香港仔遷往數碼港,取代970P,同時修改路線不再經置富;970X改為全日雙向服務,來回程改經置富而不經華富(早上及接近尾車往香港仔方向,仍繞經華富)。建議得到多個區議會通過,於2004年7月19日起實施。
路線分拆後,970及970X的派車亦出現了變化:970號線改為以舊中巴的11米利蘭(LA)及富豪(VA)為主力,而且多數均是搞牌車,間中亦有10.6米(16XX)及11.3米(14XX)Dennis Trident行走;至於970X,由於需要採用電子路線牌,因此主力是11米的丹尼士禿鷹(Dennis Condor)空調巴士。在970及970X重組後,紅色小巴搶客的情況仍然持續,而新巴又大量售出原有的10.6米Dennis Trident予九廣鐵路(現為港鐵巴士部)的情況下,經常有居民及巴士愛好者指出970及970X的巴士較為殘舊。
隨著DA、VA、LA巴士年事已高,加上新巴與城巴結盟後,城巴於2006年成功採用11.7米的豪華版MAN行走機場路線A10行經置富道,新巴終於在2007年3月,率先引入六部十二米Dennis Trident(10XX、30XX)作為970X掛牌車並成為路線主力,以改善服務質素及與紅色小巴競爭。至於970,由於受到薄扶林道北行近西營盤段的路面限制,仍然只能採用十一米巴士行走,但客量隨著數碼港發展而持續增加,直至2007年12月,因新巴提升數碼港巴士車隊規格,本路線獲派十二米Dennis Trident(10XX、11XX)低地台空調巴士作為本路線掛牌車,以改善服務質素。
新創建於2014年3月向富豪車廠訂購51輛B9TL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由馬來西亞吉隆坡Masdef裝嵌廠負責裝配Wright Eclipse Gemini第二代車身。該批訂單其中20輛11.3米長的巴士為新巴訂單,編號為4500-4519,連同城巴30輛11.3米巴士的訂單,屬全球首批11.3米版本的B9TL,亦是繼2002年新巴購入最後一批14輛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巴士(5090-5103),相隔12年後再次向富豪購買新車。部份該款巴士車隊於2015年6月起,服役970線及970X線,成為首批採用該款車款作常用車的過海隧道巴士路線。
在可見的將來,970及970X仍是新巴在港島南區的主要過海路線。
搭970,去熱點玩!
970都經過不少旅遊熱點,在此逐一介紹,有部份熱點要轉車前往
郊遊熱點
香港有些地方景色很不錯哩
薄扶林水塘及郊野公園
薄扶林水塘是香港第一個水塘,於1863年竣工,並於1866-1877年期間進行擴建。而環繞水塘的薄扶林郊野公園,佔地270公頃。遊客可由薄扶林道沿薄扶林水塘道進入郊野公園,之後您可選擇步行前往山頂、香港仔,或沿港島徑第一及第二段,前往山頂、香港仔水塘、石排灣等地,可遠眺港島西岸及南區漁港景色。途中不但可以飽覽水塘和郊外景色,路旁更設有多個燒烤地點、避雨亭及各種兒童遊戲架,實在是家庭日郊遊的好去處。乘搭本路線於薄扶林道近薄扶林水塘道(往數碼港方向第28號站)下車前往。
展覽熱點
有些地方也值得參觀哩
廟街及榕樹頭
位於油麻地的廟街,是香港著名的平民夜總會。廟街這個名稱之所以得來,是因為該處有一間天后廟,廟前有幾株大榕樹,講古佬就愛在榕樹下講古,如果想 坐著聽故事,就要付錢。如果站著聽,就不需要了。講古佬所講的大多是〈水滸傳〉、〈七俠五義〉等民間故事。漸漸地,廟街成為了平民夜總會,除了講古,還有賣武,熟食小販等。在日軍佔領香港時期,廟街就成為放衣檔雲集的地方,可能因為當時香港人大量湧到大陸避難,所以留下大量衣服,收買佬便到廟街檔賣放衣。 七十年代初期,粵劇在香港沒落,次等的令人只有廟街賣唱,賺一些錢換餐飯吃。時至今日,廟街保留老香港的特色,另外在鄰近的榕樹頭,則為占卜算命及江湖賣 藝者的集中地。乘搭本路線於佐敦道近上海街(往蘇屋方向第26號站)、彌敦道近南京街或眾坊街(往蘇屋方向第27號或28號站)下車前往。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
李鄭屋古墓於1955年政府興建李鄭屋時發現,現已重修成博物館,為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於1988年12月被列作法定古蹟。
漢墓出土了67件文物,當中包括最少33件完整文物,例如屋舍模型和各種陶器及青銅器等。然而,漢墓中並未發現任何骸骨。漢墓的佈局為「十」字形,一共有4個墓室。墓室屬磚室墓,由長40厘米、闊20厘米和厚5厘米的磚塊砌成,而磚塊刻有10多種花紋及文字「大吉番禺」,室入口道在正式出土前已遭破壞。漢墓的墓室並不對外開放,但是市民可以透過墓室門的玻璃,一睹這個建於東漢時期的墓穴。
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觀眾更可從中了解漢代(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華南的社會文化特色。
乘搭本路線於保安道保熙苑對出(往蘇屋方向第37號站)下車前往。
購物熱點
想消費購物,去這些地方行足一日都得
數碼港
座落於港島南區鋼線灣的數碼港,是香港的資訊科技旗艦,整個項目耗資約二十億美元(約一百五十八億港元),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並由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時任特首董建華於1999年施政報告,宣佈發展港島南區薄扶林鋼線灣為香港資訊科技基地,命名為「數碼港」,由特區政府及電訊盈科前身之一的盈科拓展合作發展,工程分為八期,包括4座辦公大樓及住宅發展項目(貝沙灣)。
數碼港佔地二十四公頃,基本建設包括四座甲級智慧型寫字樓、一幢擁有173間房間的五星級酒店(數碼港艾美酒店 Le Meridien Cyberport)、一幢面積約27,000平方米的獨特零售及娛樂商場The Arcade,和優質住宅部分(貝沙灣及貝沙彎南灣),為約百家資訊科技公司及過萬的專業人才,締造一個富啟發性及促進創意交流的優良環境。
數碼港於2004年6月在美國紐約榮獲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頒發"Intelligent Building of the Year"殊榮。整個項目由二零零二年年中至二零零七年年中分階段落成,是市民體驗資訊科技、娛樂和消閒的好去處。乘搭本線於數碼港巴士總站下車前往。
相關網頁:「數碼港官方網頁」及「 數碼港艾美酒店官方網頁」
圓方
圓方位於港鐵機場快線及東涌線九龍站上蓋Union Square之內,於2007年10月1日正式開幕。商場樓高4層,面積達100萬平方呎,商場設有戲院,命名為The Grand Cinema,提供12個影院1600座位的戲院,是本港最多院數的戲院,已於2007年10月中開始營業,另設有溜冰場。圓方分為五大區域,分別以中國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為主題,商戶組合包括世界名牌商店、服飾店、美容店、食肆及娛樂設施,還包括8間1樓及2樓相通的複式零售店舖及8間複式食肆。此外平臺則設有70萬呎的公園,公園更有多個不規則天窗照耀商場中庭。乘搭本路線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往蘇屋方向第24號站)下車,橫過收費廣場上面的行人天橋,到達港鐵九龍站大堂便可直達。
相關網頁:「圓方官方網頁」
女人街及朗豪坊
位於旺角,介乎亞皆老街至登打士街一段的通菜街,是一條長約 1 公里的夜市,以販賣各種女性服飾用品得名,晚上常有上班族女性在此購物。雖說是夜市,但通菜街兩側的商店白天也有營業,各攤販從下午開始陸續擺攤。在女人 街可買到各種成衣、流行服飾、飾品、鞋類,以及一些家居用品和專賣小吃飲食的大排檔,可謂價廉物美。此外,有「高登第二」之稱的旺角電腦中心也在附近,成為深水以外九龍區另一主要電腦商場。
由鷹君集團耗資105億,位於原有旺角七街重建區興建的大型商場「朗豪坊」於2004年10月正式揭幕。朗豪坊是一座三合一綜合商廈,包括酒店、購物中心及九龍區最高、樓高五十九層的商業大廈,總面積約一百八十萬方呎。朗豪坊購物中心樓高十五層,總面積達六十萬方呎,擁有超過三百間食肆及潮流商鋪, 以為時下年輕人提供最時尚的文化為宗旨,無論是食肆、服飾、精品,以及商場內的娛樂活動等,也是為年輕人度身訂造。購物商場設有「Spiral」及 「Ozone」兩個特區,前者為一個螺旋式的購物廊,設有超過一百間新進時裝品牌、潮流Cafe及特色收藏品店鋪等﹔而後者則是一個配有香港首個「數碼天幕」的娛樂廣場,全日播放多項不同的數碼影像,如電影片段、煙花及天象等,是一家大小的好去處。乘搭本路線於彌敦道近新興大廈(往蘇屋方向第30號站)下車前往。
相關網頁:「朗豪坊官方網頁」
金都商場
位於旺角彌敦道與鴉蘭街交界的金都商場,是全港唯一以結婚服務為主題的商場。商場建成於1980年,原為一個綜合性商場,主要經營時裝、精品及其它零售品,亦包括婚紗禮服店。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商場內的店舖陸續遷住其它新落成的潮流購物商場,而於商場內經營多年的新婚服務店舖卻選擇繼續經營。同時,由於鄰近以新婚服務店舖為主的鐘意商場需拆卸重建,故大部份在此商場經營的商店均遷往金都商場繼續經營,自此,一個以新婚服務為主的購物中心便漸漸形成。
商場擁有過百間的結婚服務商店,包括新婚化妝、男士禮服、婚紗晚裝、新婚攝影、花車租貸、結婚精品等,應有盡有,全年無間斷地為您提供一切籌備婚禮所需的產品及服務。時至今日,更是每一個籌備婚禮的香港人必到的購物中心。乘搭本路線於荔枝角道近彌敦道近弼街(往蘇屋方向第31號站)下車前往。
相關網頁:「金都商場官方網頁」
黃金商場及高登電腦中心
黃金商場及高登電腦中心,是香港最著名的電腦商場,內有超過百間商店,出售各樣電腦及配件。該處銷售的電腦,特色是以「砌機」為主,比一般牌子電腦至少便宜一半,因此,備受不少學生和青年人歡迎。由2002年開始,每年一度於黃金商場外的福華街、桂林街、福榮街舉行的「香港電腦節」,更是香港資訊科技界的盛事,吸引大量市民入場參觀選購,更聞名國際。乘搭本路線於長沙灣道近港鐵深水站 C1 出口(往蘇屋方向第34號站) 下車前往。